English

火热的寒假生活

1998-02-11 来源:光明日报 曹 斌 我有话说

寒假里的每一个夜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总有一群穿着大衣,手提电筒、警棍的大学生披星戴月保卫着学校教学设施、实验设施和宿舍楼的安全。夜色淹没了他们的身体,但却遮挡不住他们脸上露出的稚气,他们一直要守夜到天亮。在许多同学都回家过年去了的时候,他们留在学校参加资助性的勤工俭学活动。在首都高校,每个假期都有像他们这样不回家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绝大多数家庭贫困,连往返的路费也没有;还有一部分由于父母所在地离校较远,所以放弃了回家的机会。

在北航,笔者遇见了一位来自老区大别山的学生小唐,在学校参加收发信件的勤工俭学活动。小唐今年读二年级,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在上小学。第一年来北京报到,父母为他凑了3000元钱,上学都缴了学杂费,自那以后,他便开始了自立的生活。小唐学习不错,第一年得了1500元的新生奖学金,第二年也拿了1000元奖学金。加上每月的政府补贴,学校提供的贷款,还有学校为他安排的勤工俭学每月可得100元的报酬,生活艰苦点,但还是过得去。与小唐一样,今年北航有近400名学生没有回家,其中80多名是特困生。为了确保这些学生寒假过得有意义,北航给安排了每天25元至30元报酬的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不仅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也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品质。现在,不仅那些生活贫困的大学生打工,就是生活富裕的大学生,也开始体验挣钱的滋味,他们说看中的不是打工挣的那几个钱,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给自己提供一种锻炼自己、考验自己的机会。

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是有限的,更多的大学生则是选择了社会实践:结合所学专业的优势,服务社会,锻炼自己。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投身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他们深入到工矿企业为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到田间地头传播科学种田的知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到最基层的工人农民的身边。今年寒假伊始,清华大学求是协会和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学生就奔赴我国工业重镇哈尔滨,深入调查当地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还结合十五大精神,拟订了调研提纲。根据自己的工科优势,准备为调研单位提出革新和发展的策略。农大的1000名学生则发挥他们的学农的优势,组织了150个小分队,进行科技扶农、支农的活动。

隆冬的北京寒风袭人,可是在北航的图书馆里,却好一片热闹的景象:在这里,每天都聚集着捧着书本读书的大学生,即使过年的几天也难得降温。低年级的打工忙,大四学生找工作的跑得忙,京城大学生还要哥们相邀外出旅游,真是好一派热火朝天,回家的大学生也是闲不住,在不少大学生鼓鼓的行囊里,早就增加了不少的东西:书目、样书、调查表,大学生成了书家的临时代办。回家以后,他们还要利用社会关系或是上门推销或是发动他人参与,使出浑身解术搞推销。就冲那20%至30%的丰厚回报率,也够人兴奋一整子的。据悉,今年东方长城信息公司推出的所谓的“雨点”行动,竟招募了近5000人参加,看来书家、大学生在这项活动中都会大受益处的。

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和挑战。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关心社会,越来越注重利用自己的寒假到社会上闯荡一番,对于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